找到相关内容432篇,用时39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经典的凝重与禅思的飞扬——读吴言生博士《禅宗思想渊源》

    经典的凝重与禅思的飞扬——读吴言生博士《禅宗思想渊源》   韩焕忠   禅宗与佛教经典之间的关系问题,是禅宗史上的一个重大问题,也是禅宗研究中必须予以关注的问题。近读吴言生先生所著《禅宗思想渊源》(“禅学三书”之一,中华书局2001年出版,9月第2次印刷。以下简称《渊源》)一书,颇受启发。   《渊源》从佛教经典对禅宗思想的重大影响入手,其...

    韩焕忠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414469680.html
  • 梵天花雨中的追索与歌唱——评杨惠南《禅思与禅诗——吟咏在禅诗的密林里》

    梵天花雨中的追索与歌唱——评杨惠南《禅思与禅诗——吟咏在禅诗的密林里》  杨遇青  有人说,中国哲学的终极境界不是宗教而是美学。同样,中国宗教的智慧不仅是透过电光石火、壁立万仞蓦然洞见的睿智哲思,也...面貌和发展轨迹。禅诗丰富的文化底蕴和特殊的美感体验吸引了不少有识之士的关注和重视。近年来,一些学者把研究的重点放在了禅与诗的结合部上,杨惠南教授的《禅思与禅诗》就是成果之一。  杨惠南教授现任职于台湾...

    杨遇青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370864364.html
  • 竹窗随笔——思惟修

    禅那者,此云思惟修。故称禅思比丘,是贵思也。经又言:有思惟心,终不能入如来大涅槃海。又言:是法非思理分别之所能及。是病思也。所以者何?盖思有二:一正思惟;一邪思惟。无思之思,是正思惟也;有思...者由念而入无念也。译文: 梵语禅那,华言思惟修。所以称修禅的人为禅思比丘,这是赞扬他们善于修思的可贵。但经中又说: “有思惟心,终不能入如来大涅槃海。”又说:“是法非思量分别之所能及。”这分明又...

    莲池大师著

    |禅|

    http://www.fjdh.cn/article/2006/03/1856243524.html
  • 尊者阿迦曼的修习模式

      尊者阿迦曼的修习模式  礼敬世尊、阿罗汉、正等正觉者   尊者阿迦曼的修习模式   第十三章 禅思的方法  Patipada  The mode of practice of ... 三、修习经行禅思的方法  来回走动的修习叫做「经行禅思」。经行不要太快也不要太慢,要以和谐、端庄的方式来走,那与当年在佛陀座下修习经行而奋力求证法义的比丘传统是一致的 。这是从静坐禅思─坐姿变换的...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434453372.html
  • 尊者阿迦曼禅思的方法

    静坐禅思─坐姿变换的一种方法。进一步的变换可以改为站立,称之为“立定禅思”,最后,更进一步的变换可以改为躺下,称之为“狮子卧禅思”,亦即当躺下如狮子卧的姿势时,仍下定决心修习禅思。不论是运用那一种方法,...任何必要的方法自在地去修习,直到把它弄清楚、明白为止,然后即可继续经行如前。有时,也有可能超过一个小时,才能把它弄清楚而继续再经行 。  当经行而把注意力保持在预备禅思或查究法义时,行者不要计数他的脚步...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091654794.html
  • 问:佛教的手势有哪些意思?

    置于左手上,两拇指的指端相接。这一手印表示禅思,使内心安定之意。据说释迦佛在菩提树下禅思入定修习成道时就是采用这种姿势。在密教中,这种手印是胎藏界大日如来所用,称为“法界定印”...

    佚名

    佛教问答

    http://www.fjdh.cn/fjask/2009/05/10143578153.html
  • 佛教轮回说的鲜明特点

    佛学可谓已穷极人类理性思辩之能事,堪称登峰造极。   4.佛家不仅以哲学思辩、心理分析观察解释生命现象,而且以禅思内视的方法,开发超理性的超常智能,以直窥生命奥秘,其关于生死轮回的现象的描绘与理论解释,终以禅思内证之实证为依据。其破解生死之谜的方法,与西方哲学、宗教之仅依信仰、思辩很是不同,可与中医之哲学直贯医疗实践相比较。印度教、道教等东方宗教破解生死之谜的路子与佛教有所相类,但其理论、实路技术...

    陈兵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3591238944.html
  • 禅定与佛教哲学

    体系,并非佛学独擅,而是印度多家宗教哲学及中国道家、道教、儒家之学等或多或少也都具备的特点。 佛教哲学,终归源于佛陀禅思的体验。佛陀由禅思而成佛,嗣后四十余年以言教身教示现所说法,旨在开示从禅思所得...。 后世诸乘诸宗哲学,莫不宗依佛陀遗教而发挥阐释,堪称为佛教哲学家的大师门,多数深入禅观,获得证悟,再把禅思内证的体验逻辑外化,形成哲学体系。如印度的马鸣、龙树、无著、陈那等大师,据传皆有湛深的禅定...

    陈重晖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172239092.html
  • 禅定与心理学

    所法及其染净的划分,九心轮、五层心识的建立,表现出佛家在禅思中对自心观察之细密。尤其是五层心识说中,末那识、阿赖耶识、阿摩罗识三层,都在常人所觉知的意识层之下,非显而易见。阿赖耶识作为心识仓库,储藏...高原体验”,指宁静、沉思的心态,有如佛教禅思中的正受。更为高级的“高峰体验”,则近于禅宗的开悟,这种体验常包含神秘感、神圣感,令人心醉神迷,达到相对忘我的境地,超越时空,感到自己的力量臻于顶峰,比任何...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45344662.html
  • 静坐的好处

    静坐的好处   /张慈田   静坐(meditation瞑想、禅思、内观)提供人类一帖清凉剂,无论闲忙、晨昏、四季,只要静下心来,看看你的呼吸或看看你的动作、感受等,就有几分的安定、平静感,这份定静感可以继续深化,可以清除身心烦热、忧恼,也可以用不同的禅修来消除特别的烦恼、障碍,一时练习就一时受益,经常练习就经常受益。以下列出具体的静坐好处,做为鼓舞静坐的动力。   ?减少焦虑、紧张、不安...

    张慈田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35752461.html